「我几十万台货啊,哥!我现在白送都送不出去!」
《狂飙》迎来了大结局,但整部片子中,让我印象最深的,还是上面的这句话。在这部剧中,高家兄弟正是因为弟弟高启盛带来的小灵通生意成功发家,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。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即便是顶着反派主角的光环,高家兄弟还是结结实实地被小灵通坑了一把,几十万台小灵通送出去都没人要。小灵通从香饽饽到无人问津,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?
提到小灵通的诞生,有一句话可以非常精准地概括,那就是「时势造英雄」。它的正式译名为个人移动通信系统,是由日本运营商NTT所研发,采用微蜂窝技术,将电话以数字无线方式接入固定电话网,作为固定电话延伸的业务。
(资料图片)
1998年1月,浙江省余杭电信局正式开通了小灵通业务。而当时,又恰逢移动和电信分家的大背景。没有移动网络牌照的电信,以及后来的网通,没有办法名正言顺地去发展手机业务,那么小灵通就成为了一个权宜之策,完美符合了可移动和接入固网两大特点,避开了政策上的限制。这不就是想瞌睡的时候,有人递枕头嘛~
而且对于小灵通来说,它具有两大优势,终端成本低,网络建设的成本也低。在这两大优势的共同加持下,自然电信和网通就加大了对于这项业务的建设力度。而这两大优势,带给小灵通不少的优点,其中最核心,也是它能走红的根本原因,就是便宜。
(当时遍布大街小巷的小灵通专卖)
它的资费相当低廉,在当时,它的资费标准是同期移动或者联通的20%,基本上和固话业务差不多。并且是单向收费,拨号费用也只是每分钟2毛。这样的资费标准,在当年对于口袋尚未鼓起来的我们,可是相当有诱惑力的。而且更有诱惑力的是,在当时,小灵通终端可比手机便宜多了,一台小灵通只要几百块,但是手机你大几千块都未必能买到行货。要知道,即便是手机价格一涨再涨的今天,千元机依然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选择,可见在当时,小灵通对于我们来说有多「香」了。
(小灵通的宣传)
其实小灵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,其实并不只是依靠便宜这一点。它还有几大优势。首先就是超长待机。一般来说,一个2G终端的功率为1W,而小灵通由于其微蜂窝技术,它的终端功率只有10mW,并且基站功率也比较低,因此它的待机时间相对手机更长,辐射也更小。其次,它的通话音质相对当时的手机更好,延迟也更低。
在这几大优势共同加持之下,小灵通的用户数量如雨后春笋,迅速膨胀,2002年,小灵通还只有600万用户,到了2004年,用户数就达到了4000万,而到2006年,小灵通用户数超过了9300万。
2006年,《狂飙》中高启盛囤积了几十万台小灵通,准备大展身手。也正是在这一年,小灵通由盛转衰,逐渐走上了下坡路。随后的几年时间里,小灵通用户量逐年走低,到2011年年底,只剩下不到2000万。仿佛一夜之间,小灵通就从市场的宠儿变成了弃儿,到底为什么?
其实核心就在于前文提到的四个字:「权宜之策」。说到底,小灵通本身的存在,就是电信和网通为了能快速切入移动通讯市场,而搞出来的产物。其本身存在着诸多的技术弱点,它不支持移动通信的全程全网技术,基站覆盖面积小,因此也就带来了相对较差的用户体验。比如说容易掉线,坐车的时候打电话的体验就和现在坐高铁打电话差不多。并且郊区和农村,小灵通的覆盖能力是相当拉跨的。最最最致命的是,小灵通的这种模式,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求,而2G通信则还能勉强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。
(连徐江都忍不住吐槽高启强小灵通信号差)
针对小灵通的爆火,联通和移动也很快有了反馈,迅速降低了资费标准。在资费接近的情况下,它们的使用体验可是比小灵通好太多了,完全就是降维打击,很多用户再次从小灵通“倒戈”回到了传统运营商的怀抱。更为糟糕的是,进入3G时代之后,电信和网通都通过自身的方法获得了移动通信牌照。电信拿到了从联通剥离出来的CDMA,而网通则是和联通合并,获得了WCDMA。有了这两门大炮,谁还惦记小灵通这把没啥用的鸟枪呢?
总的来说,小灵通发展到后期,技术落后导致体验不佳,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需求,遭到竞争对手的绞杀,再加上运营商的支持力度下降。它俨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但即便是如此,它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完全销声匿迹。要知道,在如今5G时代,2G、3G也依然有其发挥的舞台。
其实小灵通销声匿迹,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频段。小灵通采用的是多载波TDMA/TDD技术,工作频段900-1915MHz,载波间隔300KHz。而频率也是移动通信的稀缺资源。恰好小灵通占用的就是所谓的「黄金频段」,你又没几个用户,凭什么占着这么优质的频段呢?
在3G时代,移动采用了非常受重视的TD-SCDMA。2009年,为了确保不对1880-1900MHz频段TD-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,小灵通开始了第一波的退网。而到了4G时代,它又影响到了TD-LTE和FDD-LTE,于是不管是哪家运营商,都希望它早点退网。而到了5G时代,频段资源愈发紧张,就更没有它的容生之地了,因此,小灵通也就不得不潦草离场了。
其实小灵通的发展路径,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。作为权宜之策匆匆上马,又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匆匆收场,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。其实回望整个历程,对于用户而言,它以较低的价格,让我们享受到了移动通信,也让当时的手机套餐,完成了一波「提速降费」。而对于电信而言,也借着它成功切入了移动通信的市场,顺利过渡到了3G时代。或许,这就是它的历史使命吧……